`
ihuashao
  • 浏览: 4533434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济南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不要再为学校垮塌寻找借口

阅读更多
评论: 让更多孩子,走进更安全的教室,是中国社会不容逃避的责任.....四川大地震让我们感受更深,让大家一起共同呼吁社会、呼吁国家加大教育的投入。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报道——我国教育中令人揪心的若干个"不等式",也解释了类似的问题:中小学教育投入不足
  • 高等教投入 >> 中小学教育投入
  • 整体教育投入在退步 2002 > 2003 > 2004
当然,仅有投入是不够的。如果学校或校长缺乏责任心,再多的钱可能会被浪费,悲剧依旧发生。如果不根除,越多的投入越能成为某些领导的获取非法之财的目标。同在四川,这里有一个正面的榜样,有一个校长将学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,强调预防,值得大家学习。


“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,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,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,地震发生后,全校2200多名学生、上百名老师,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 的教室中,全部冲到操场,以班级为组织站好,用时1分36秒,无一伤亡,创造了一大奇迹。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,是四川省优秀校长,他担任校领导后,下决 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“豆腐渣”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,消除了隐患;更为主要的是,从2005年开始,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 急疏散演习,工作做得非常仔细,每个班的疏散路线、楼梯的使用、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、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,都事先固定好,力求快而不乱,井然有序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面内容转自:http://www.caijing.com.cn/20080522/64365.shtml

汶川地震对学校等公益性建筑的损害程度,及学生死亡数字,官方的最新统计还停留在5月16日。当时,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公布,此次地震中,校舍已倒塌6898间。而这一数字,当时尚不包括北川、汶川等震中地区。
此次地震等级为8.0,烈度为11左右,已超过国家在四川设定的7度标准,加之“大跨度结构”不易防震,是部分官员及建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对学校在地震中大规模垮塌的一种解释。尽管他们也都不排除很多公共建筑的质量可能存在严重问题,但类似说法似乎更倾向于认为,在一场强度远超过建筑设计抗震标准的特大地震灾害中,学校因其大门窗、单向走廊及“大跨度”结构等设计中存在的天然抗震劣势,大量垮塌首先并非一种太反常的现象。
如SARS、禽流感等公共灾难一样,面对学校垮塌背后的建筑设计问题,公众的认知同样会受到专业技术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的阻碍。不过,与前者相比,人们对建筑质量问题更有切身体会,在了解国家关于建筑抗震设计的规范后,更易依据常识及逻辑,作出判断。
这次地震中,都江堰聚源中学一栋教学楼倒塌,造成200多名学生死亡,而周边居民楼等其他建筑均完好,从现场看,这一栋独自倒下的教学楼,仿佛是被一枚导弹击中一般。单以此次地震烈度过大及学校结构存在天然抗震弱点等原因,很难解释。

事实上,与聚源中学类似的情况,在汶川地震中还有很多。如与震中区相距较远的重庆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,亦在地震中倒塌,其周围建筑完好。
据专家介绍,地震烈度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,一般距震中越远越低,这意味着,许多区域的地震烈度,可能并未超出建筑抗震能力。不过,由于国家地震局至今未公布汶川地震的烈度分布图,对这一点,现在无从考证。
其次,建筑抗震能力的确因建筑结构、材料而有差异。专家介绍,一般情况下,钢结构建筑比预制板材及砖混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强。受力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,比奇形怪状的不规则建筑,更抗震。
但无论何种结构,何种材料,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均有明确的技术规范,以保证其可达到每一地区所规定的抗震标准。即使如砖混结构一类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,亦可通过增加构造柱等方式,达到抵抗8度以下地震的要求。
如此,按照设计规范,学校的“大跨度结构”即便存在所谓抗震劣势,亦必须达到高出一般住宅建筑的抗震标准,才算合格。
是次汶川地震中,都江堰聚源中学旁的聚源小学,未见倒塌,聚源中学另有两座教学楼亦完好无损,同是“大跨度”的教室,按同一抗震标准建造,经受相同的地震冲击,有塌有立,足可说明所谓“大跨度”结构问题,不足以掩盖这次地震中很多学校建筑的质量问题。
另一事例似更能说明问题,便在受灾最重的震中区北川县,一所被网友称作“史上最牛希望小学”的刘汉希望小学,屹立不倒,学生无一人死亡。同在曲山镇的北川中学,教学楼全部倒塌,2000多名师生被埋。据原始资料,刘汉希望小学与北川中学均为楼房,前者甚至比后者一座仅建成约六年的教学楼更老。其在震中地区未倒塌,显然是由其合格的建筑质量决定的,而绝非上帝创造的“史上最牛”的奇迹,这亦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建筑结构、地震强度过大等原因,均不应成为学校大面积倒塌的借口。
可以想见,因舆情压力,只要有关部门对建筑安全开展调查深入,必有一批“豆腐渣学校”的建造者将遭严惩。但如此做法并不能彻底改变学校——这一关乎无数孩子生命的公益性建筑在各种灾害中不堪一击的痼疾。解决这一问题,还将是一个系统工程。
——首先,对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,规范及标准仍然偏低,执行中更缺乏监督。《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》中并没有抗震设计的要求。而在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规范中,学校与商场一样,仅被列入乙等,即易在地震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建筑。对这一类建筑,要求其抗震烈度比一般建筑标准高,但与甲等建筑——需制定特殊抗震规范的要求仍有距离。而在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,学校、医院等建筑都被要求作为可供人们震时避难的特殊建筑建造。原因很简单,这里多是未成年人。
当然,在汶川大地震中,人们很遗憾地看到,学校的抗震能力不仅不比一般建筑高,反而要差得多。许多学校是几秒钟内垮塌,没有给上课的孩子们留下任何逃走的机会。这里暴露出来的是监督和执行中的问题。
此次地震中,学校建筑从预制板到现浇水泥等材料、结构差异巨大,造成其抗震能力不一。对学校尤其是处在地震带中的学校,出台强制性的统一建造标准,设置更高的抗震标准,令其在地震中,成为最坚固的建筑之一,是减少重大灾情人员伤亡的方法之一。
不过更重要的,仍然是建立一套对学校建筑的招标、监督机制。对承建单位加强审核,对出资机构和管理机构加强监督。学校等公益建筑在招标中,往往因其项目资金少,利润低,只能吸引到一些小建筑商或施工队。一些施工单位为攫取利润,经常存在侥幸心理,采取“偷工减料”的办法,降低了抗震标准。对参与公益性建筑的施工单位进行资质认证,加强监管,或可起到一定规范作用。资质更高的建筑单位及开发商亦应承担公益性建筑的建造责任。
——其次,是加大投入。提高学校建筑的建筑质量,势必带来建造成本的提升。有专家称,建筑抗震级别每提高一度,其成本将增加一倍。北京等城市抗震标准为8度的建筑,其成本约为1000元/平方米。以此成本,即使再略加提高,均在可承受范围内。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,拨专项资金提高学校建筑质量。
汶川地震,学校垮塌,不应再寻借口。让更多孩子,走进更安全的教室,是不容逃避的责任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参考:


1. 我国教育中令人揪心的若干个"不等式"

2我国教育支出的财政分析和对策选择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o />

3酷评:中小学教育问题的最大症结

4. 南方周末:中国免费义务教育的百年艰辛路

5. 义务教育,这20年为何这么难?

<!--END: ARTICLE TITLE-->6. 如何破解中国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

7. 沈士团委员发言:尽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%的目标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